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首页
  • 百科
  • 知识
  • 探索
  • 综合
  • 娱乐
  • 时尚
  • 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媒体+”喊大家品鉴港澳流动渔民海捕产品

    “媒体+”喊大家品鉴港澳流动渔民海捕产品

    发布时间:2025-11-23 21:08:07 来源:三天两头网 作者:百科

    “媒体+”喊大家品鉴港澳流动渔民海捕产品_南方+_南方plus

    午后的港口,海风夹着咸湿的家品鉴港气息扑面而来,渔船引擎的澳流轰鸣声渐渐靠近,岸边早已聚集了搬运工人和市场商贩。动渔伴随着一声“船靠岸啦~”,民海满载而归的捕产渔船稳稳靠上码头。港澳流动渔民布文龙和船员们掀开舱盖,媒体+冰碴堆里一条条带鱼泛着银光,家品鉴港宛若一船碎银倾泻而出。澳流围拢而来的动渔工人迅速接手搬运,渔获丰收现场瞬间热闹非凡。民海

    丰收的捕产场景让港澳流动渔民心潮澎湃,兴奋不已。媒体+但欣喜背后也存在着一个现实问题:这些深海捕来的家品鉴港“宝贝鱼”,如何“深海”有人识,澳流如何更好地走进千万家户,成为舌尖上的美味呢?

    受访者供图

    品牌建设:让渔获有身份、有价值

    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装备升级下,港澳流动渔民的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钢质渔船替代木船,导航与冷藏设备升级,让他们得以驶向更远的海域,收获更多更优质的鱼。不过,在大海中风来浪中去,回到渔港如何让深海渔获,更好地走向市场呢?

    港澳流动渔民运输船从海上带回“满满渔获”,即将靠岸销售

    港澳流动渔民运输船从海上带回“满满渔获”,即将靠岸销售

    “我们捕上来的鱼,在码头上一筐一筐地卖,价钱只有4-5元一斤,但到了超市商场,价格却翻三四番。”布文龙坦言:“我们熟悉大海,却不了解市场。”辛苦付出却收获不丰的现状,让一些渔民后代人不愿再继承“海上生计”,甚至有人卖掉渔船上岸谋生,老渔人对港澳渔业“断代”忧心忡忡。

    据了解,目前一线渔民的收入在整条产业链上占比不高,一条鱼,捕捞、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特别是有品牌的销售,各环节的收益比,清晰明了。港澳流动渔民们开始算产业链的帐了。

    夜幕降临,港澳流动渔民渔船卸货区依旧热火朝天

    夜幕降临,港澳流动渔民渔船卸货区依旧热火朝天

    “省港澳流渔办正在支持我们谋划‘媒体+’港澳流渔高质量发展,支持我们打造‘港澳流渔’的公用品牌,把我们的鱼从一筐一筐地在码头上贱卖,到分级分类,一盒一盒地有品牌地在商超、在线上卖。”广东省港澳流动渔民协会常务理事周水根表示,港澳流渔品牌一旦建立,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提高广大消费者对“南海好鱼”的认知度,让港澳流动渔民在祖国海彊上收获的好鱼,更好地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同时,又能稳定鱼价,让港澳渔民有好收成。

    业内人士指出,产品品牌,能实现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有效链接,既实现产品物质价值之上的文化价值,更实现产品的信任价值,同时反作用于生产者强化对消费者的责任感。以广东年鱼品牌营销为例,通过文化赋能、品牌化推广和产业链升级,收益了珠海白蕉海鲈、湛江金鲳鱼、茂名罗非鱼等品牌的认知度、信任度。

    品牌需要创意,需要传播,港澳流动渔民对“媒体+”赋能港澳流渔充满期待。省流渔办主任林沛杰说:“港澳流渔朋友关注到‘媒体+’畜牧,关注到火得发烫‘媒体+’畜牧培训,我们会尽快推出‘媒体+’流渔与专项培训,支持流动渔民打造流渔公用品牌,以短视频等多种新媒体形态,推介海捕渔获,可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野生深海鱼’的营养价值与稀缺性。同时,讲好港澳流动渔民的故事。”

    “海上捕捞的深海鱼是有营养、有故事、有文化的鱼。”台山港澳流动渔民协会负责人罗文辉希望通过媒体力量,把港澳流动渔民群体的真实生活记录下来。这意味着,港澳流动渔民完全可以通过“媒体+”赋能,撬动市场对“流渔渔民海捕渔获”的新认知。

    借助媒体传播,消费者买到的就不只是鱼,更是一段关于流渔文化、关于家国的故事。

    受访者供图

    12221体系:从港口码头走向全国、全球

    港口码头的叫卖声,喊不响流渔的品牌,传不开流渔的故事。要突破地域限制,就要借助更科学的市场体系,港澳流动渔民们特别认同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渔业市场大数据,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育产地经销商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供应商走进销区,从而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农民致富等目标。

    一盘盘冰鲜渔获从船舱中提出

    一盘盘冰鲜渔获从船舱中提出

    “渔民的主要矛盾已从‘怎么捕’转为‘怎么卖’,我们要把‘12221’用起来,我们也要像徐闻喊全球吃菠萝一样,喊全球吃流渔产品。”深圳蛇口港澳流动渔民协会会长袁文清如是说道。协会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就是利用成熟的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和全国市场对接,帮助港澳流动渔民海捕渔获第一时间从南海走进国内各大城市的餐桌,甚至走向国际市场。

    以徐闻菠萝为例,将“12221”模式应用于其销售,6年间徐闻菠萝成功实现了逆袭,年产值从9.8亿元增长到25亿元,辐射带动近5万农户增收,打破了菠萝“增产不增收”的魔咒,甚至开发出菠萝月饼、菠萝烤鱼、菠萝酸奶等衍生产品,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业内人士认为,同样的模式完全可以复制到港澳流动渔民渔获销售中。渔获有了好销路,收入显著提升,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下壮大稳固港澳流动渔民群体。

    受访者供图

    预制菜产业:延伸价值链,提升附加值

    仅靠活渔销售,渔获价值仍有限。近年来迅速崛起的预制菜产业,为港澳流动渔民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现代加工工艺,海捕鱼虾蟹可以制成即烹即食的预制菜,不仅延长保质期,还能大幅提升附加值。

    渔民海捕回来的水产品

    渔民海捕回来的水产品

    有行业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超6000亿元,达到破万亿级别只是时间问题。广东作为水产大省,天然具备发展海鲜预制菜的优势,港澳流动渔民可以与预制菜工厂、餐饮企业深度合作,把渔获转化为系列化、品牌化产品。这样,渔民不只是卖鱼,而是进入了食品工业,收入更加稳定。

    “如果能把流动渔民海捕产品生产制成为深海水产品预制菜,统一打上公用品牌标识,进入超市和餐饮渠道,工业化、品牌化的流渔产品的价值就完全不一样了。”省流渔办副主任曾志红这一段时间都在奔忙于“媒体+”流渔。“我们正在联系对接水产预制菜工厂,探讨流渔预制菜共享工厂的合作模式,很快,第一批流渔预制菜会走进餐桌。”

    一代一代港澳流动渔民,是港澳繁荣与国家稳定的重要力量,流动渔民的奋斗史是民族奋斗史的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港澳流动渔民与时俱进,创新作为,以“媒体+”、“12221”开启了生产与市场双帆并进,物质价值与文化价值双向强化的流渔新探索。

    在无垠的南海上,港澳流动渔民仍将一次次出航,一次次归航。未来,他们不只是耕海牧渔,更在创造流渔文化,“喊全球吃港澳流渔产品”,一定会响亮世界!

    来源:南方农村报

    撰文:刘弋文


    • 上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韩恩厚:以合作赋能梅州铜箔产业发展
    • 下一篇:记者现场揭秘 卡宾海上大秀明日上演

      相关文章

      • 注意绕行!G35济广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封闭施工
      • 中信证券:市场近期已显示明显水牛特征,建议增配恒科和科创
      • 注意防御!梅州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 今天我市仍有高温伴雷雨!9日起雷雨较前期明显
      • 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陈绵润:启发更多人走上生态保护之路
      • 财报前瞻 | 亚马逊(AMZN.US)面临AWS挑战与贸易战的双重压力
      • 晋江春节免费旅游公交专线启动 2辆双层巴士8辆铛铛车带你游
      • 财报前瞻 | 亚马逊(AMZN.US)面临AWS挑战与贸易战的双重压力
      • 市三防办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做好台风“桦加沙”防御工作
      • 2025年省文旅促消费主题年活动在泉启动

        随便看看

      • 梅州结束防风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最低满月” 你看了吗?
      • 财报前瞻 | Meta(META.US)Q2业绩大考将至 巨额AI押注下能否维持40%利润率?
      • 新股前瞻|挚达科技:三年亏损超3亿、负债率高达900%,充电桩领先企业“三递表”
      • 3万农户收入翻一番!高要这个特色产业很“高桂”
      • 泉州市其他国土绿化项目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5423万元
      • 泉州向全国高校学子发出暑期研学邀约
      • 黄金市场将迎“拐点”!摩根大通:最大催化剂为“美国就业恶化引发美联储降息”
      • 湛江:红土地上的丰收答卷
      • 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WAIC展示新进展
      •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媒体+”喊大家品鉴港澳流动渔民海捕产品,三天两头网   sitemap